close

Hazel平常很少看紀錄片,除了偶爾看看Discovery的主題式短篇。但對於這個矽谷騙局的女主角Elizabeth Holmes傳奇般的行徑超有興趣。Hazel自己是經濟專業的學生,對近年矽谷所謂的獨角獸現象也聽過一點,但究竟什麼樣的公司、什麼樣的主謀,可以把全球的投資菁英誆了個遍?數十億美元的騙局,又為什麼可以橫行矽谷這麼久都沒人發現?

相關圖片

  因為是紀錄片,所以也比較沒有什麼爆雷的疑慮——全片開頭就直接揭示,這就是一個騙局的故事。這是一家叫做Theranos的公司,名字來源是Therapy治療和Diagnose診斷的結合字,販售的是一個概念:快速血液檢測儀。他們宣稱,有別於傳統醫檢需要抽出一整管的血液,並耗費數十小時才能拿到報告,他們的檢測儀只需要一滴血,送入機器後幾小時就能獲得高達200多種疾病的檢驗報告。這台檢測儀不只快,體積也不比一台印表機大到哪裡去,因此只要在一般藥房就可以完成檢驗。他們的理想是:家家戶戶都能有一台檢測機,讓疾病的預防日常化。

  要知道,歐美的醫療資源可不比台灣,我們有全世界最划算的健保,美國很多窮人都乾脆不做檢查,輕症也拖成重症。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,Elizabeth Holmes和她的Theranos橫空出世:只要2.99美元,等待幾個小時,200多種疾病指標就能現形。Elizabeth說,因為她暈針又恐血,對於抽血針筒有強烈恐懼,她認為人人都有權活得更健康更久,因此成立這家公司來達成理想。

  有沒有既崇高又偉大?花台幣100元就能攔胡那麼多疾病?如果能做到,醫學上的世界大同是否就離我們更近?

  是故,當Elizabeth宣稱她掌握了這個驗血機的技術概念時,Tharenos這隻獨角獸,就快速的在矽谷崛起了。大批投資人折服在Elizabeth的遊說之下,包含美國國防部。她成功組織了據說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董事會,Theranos的市值最高曾被估為90億美金;Elizabeth本人身價更一路暴漲至45億,成為全世界年輕女孩崇拜的女性創業家典範。

  可惜這一切都是奠基在一個假的基礎上: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少量血液檢測儀。所以當有人開始懷疑這項技術的真假,Theranos就像是沒打地基的摩天大樓,轟然倒塌。

  說真的,哄抬技術的獨角獸並不在少數——新創嘛!不把自己吹捧得厲害點,怎麼向投資人提出有力的募資理由?總而言之先募到資金換取更好的研發環境,就算核心技術原本稍微美化過頭,最後也還是能拿出個差強人意的成果來。這一套在矽谷並不少見,也是為什麼獨角獸經常使人詬病的原因。但這麼做的獨角獸通常也活不了太久——投資人並不是白癡,對於新創他們也多少報持懷疑態度,所以吹噓太過的公司其實也很容易被戳穿。

  問題來了:Elizabeth用的也不是新招,她的點子恐怕還比其他所有的獨角獸都打高空,為什麼偏偏是她的局卻能搞了15年之久?

 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件事:很多宣稱自己「白手起家」的企業家,多半都來自小康以上的家庭。例如蘋果的賈伯斯家裡是二手車商行,比爾蓋茲的爸爸是律師、媽媽是銀行高階經理人。Elizabeth的起點甚至比他們更好:她父親曾是安隆公司的副總裁(詐騙靈感其來有自?),母親則任職於美國國會。政商關係良好的家庭背景使Elizabeth從小接觸的是高社經地位人士,例如「惡血」騙局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:美國前國務卿喬治·普拉特·舒爾茨,就與她家是世交,舒爾茨本人更是把她當作自己的親孫女一般支持。有了這些權貴加入,自然而然產生了一種從眾效應:如果誰誰誰都相信她,我有什麼好懷疑的?

从「女版乔布斯」到「硅谷女骗子」,HBO导演了一场90亿的骗|发明家 ...

精明如馬雲,也曾大力讚揚她

 

  除了特別出名的大咖作為她的招牌,Elizabeth的投資人很多都是彼此互相介紹,藉由投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,還有她本身非常高超的遊說技巧,Theranos的募資簡直如潮水般湧入,她所到之處充滿掌聲與崇拜,使各大財經雜誌爭相採訪。

  Elizabeth的遊說功夫有多厲害?紀錄片一開始就是一段幾乎有魔力的片段,是她在鏡頭正中央受訪。我第一眼看見的時候,幾乎是感到她怪異:略為凌亂的金髮,乾燥得幾乎可怕的大紅唇,黑色套頭衫,還有一雙湛藍的大眼圓睜,眨也不眨。最後是她的聲音:如果不是看著螢幕,我可能會以為那是一個男子在說話,因為她的音頻很低且沒什麼起伏。她在片頭說的話本身沒什麼重要(只是有點諷刺,「我這個人其實沒什麼秘密」),但這個鏡頭卻帶給人非常深刻的印象:你會分不清她到底是矯揉造作,亦或是真的充滿熱情、天資卓絕以致和平凡人一點也不一樣。

螢幕截圖 2020-04-02 17.01.06
這是Elizabeth長期營造的公關形象,是不是和賈伯斯很像?

 

  我會說Theranos這場騙局,其實是建立在Elizabeth成功的個人形象塑造之上。她仿效自己的偶像Steve Jobs,每日只穿羊毛高領衫,以至於在炎熱的加州,公司冷氣必須開到16度,把其他員工都冷得吱吱叫。她訓練自己總是睜大眼,並且幾乎不眨動;她有個受訪的前員工說,自己好像從未看過她眨眼睛(也是毅力夠驚人的)。此外她還長期壓迫自己的嗓音到最低限度,因為低沉的聲音是最有自信和說服力的。只有她的前員工曾幾次聽到她不小心滑倒和喝醉酒後的高亢笑聲,才確認Elizabeth的嗓音也是裝的。

  這些行為在在只有一個目的:Elizabeth要把自己塑造成矽谷女偶像,Steve Jobs對她的吸引力一樣。她為自己打造的icon如此鮮明,成功做到了讓人對她一見難忘的程度。

80後美女CEO創辦的矽谷最熱公司是傳奇還是騙局? |☀阿波羅新聞網
她要打造的不是一個企業家形象,而是女神級的明星

 

  那來說說Theranos的商品好了:就算有了超級業務Elizabeth,沒有好商品也很難推銷吧?果然我們平民老百姓很難明白:好商品不重要,只要做個「看起來」好的就行了。Theranos為他們的核心產品驗血機取了名字:愛迪生,以向這位人類史上最出名的發明家致敬(諷刺的是科學界近年不斷有人指出愛迪生也是剽竊和詐騙高手)。要用愛迪生驗血,首先要用一個毛細抽血匣在指尖取一點血(抽血匣長的非常hi-tech,像一支傳統USB),然後送入愛迪生本體;機器側面有一個螢幕,會實時轉播內部跑動的畫面證明有在驗,然後報告就可以跑出來。

女版賈伯斯」最後的倔強| TechNews 科技新報

毛細奈米抽血匣,很像科幻電影裡的裝置吧

 

  聽起來很無懈可擊吧!實時轉播耶?這很難造假吧?是啊,只除了螢幕播放出來的畫面其實都是預錄的,吐出來的報告當然也不老實。

  人類是很奇怪的生物,當我們看不見的時候,就會去懷疑「黑箱」裡有什麼問題;但只要一旦讓我們「看得見」,不管是什麼都會照單全收。Elizabeth就利用了這個天性,簡單來說這家公司和造假新聞的媒體本質上沒什麼兩樣。

Unpacking the innards of Theranos's new Zika-detection box ...
愛迪生和它配置的「影片播放」大螢幕,是不是比印表機沒大去哪?

 

  這個事件裡比較奇怪的是,Theranos的員工人數其實並不少。營運15年,最高聘任800位員工,竟然沒人出來踢爆任何消息?我想Elizabeth Holms更適合做情報局長,隱匿真相的功夫堪比北韓。原來Theranos內部的分工極其嚴謹,不同部門之間完全不清楚彼此的情況;所以財務部門會相信公司未來的潛力,研發部門以為自己手上的殘破試驗結果只是公司其中一個項目,行銷部門則全然相信Elizabeth告知他們的產品成績努力宣傳。Theranos就此成為一個吸金黑洞,連全美最大的連鎖藥局Walgreens都被Elizabeth說服,簽下特別合約,預計要讓愛迪生進駐各地據點。

  要知道Walgreens在全美有大約八千個據點,若愛迪生將成為所有Walgreens的標配,那將是多麼巨大的利潤(包含愛迪生專用的抽血匣)。每次只要2.99美元,意味著全美上億國民都能隨時想驗血就驗,對Walgreens來說無非也是巨大利多。Walgreens也不算太傻,在徹底買單前,先找了幾個測試點設機器,一時吸引了大批民眾爭相購買服務。片中一位受訪者是Walgreens的駐店護理師,負責機台採血。她甚至買了愛迪生禮物卡送給家人使用。

  但既然有試辦,那測試結果是哪裡來?一開始報告自然是亂出一通,待到後來Theranos被盯上,他們竟異想天開:只要機器收到採血管,就會有人立刻飛車把樣本取出,送去給自家偷買的西門子傳統驗血機檢測。不過很快的,他們發現這個方法也行不通:毛細抽血匣採的樣本只有幾滴,遠低於傳統驗血的需求量。所以他們竟然直接稀釋樣本,做出來的結果當然誤差得離譜。所以Theranos便表示,因為短期內技術的一些狀況,使用愛迪生檢驗,除了毛細採血,還需要輔以靜脈抽血,來對照確保機台的正確性。也就是說——患者還是得像傳統驗血一樣,抽出一大管血液。什麼恐血症、暈針,都被拋到一邊了。

  當然,公司內部的聲音肯定越來越多。測試部門員工沮喪的發現,他們努力的愛迪生機台根本毫無進展。影片中重溫了機器運行的狀況,我腦中立刻浮出四個字:慘不忍睹。愛迪生內部連樣本分裝都有問題,盛裝的容器和試管經常破裂,因此搞得血液四濺玻璃碎渣加上各路陌生人的血液樣本——說Theranos的員工是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在工作完全不為過。此外,財務部門也開始緊張,因為他們必須出具Elizabeth要求「美化」過後的財報給投資人——亦即造假。因為Theranos根本沒有任何能盈利的產品,最大的商業合作案Walgreens試辦,花的錢更遠遠超過客戶付費。Theranos對使用者只收2.99美金,卻為了繼續欺世盜名,花大錢採購數台西門子的昂貴驗血儀,這樣的財務情況,如果不「美化」,要怎麼拿給投資人看呢?

HBO's Elizabeth Holmes documentary tells a bloody good story of a ...

機台內實際的狀況,血濺到嚇死人

 

  時間不斷的過去,不過仍然有投資人持續注入新的資金。員工的騷動越來越明顯,Elizabeth和她的合作夥伴男友,僅用自信的笑容,和激勵的話語,不斷告訴他們:要堅定、要樂觀,我們正在改變世界!不過真正說服員工不亂說話的還是Elizabeth的律師。所有Theranos的職員離職時,都簽署了極端嚴格的保密協議,並且收到一封威脅性十足的律師信函,警告該員洩密的後果。強大的律師團是Theranos開銷最大的項目,由事情脈絡來看,Elizabeth這個安排還真是個划算的選擇。

 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願意忍受威脅,總有良知特別大顆的道德之士。Theranos除了欺騙投資人,最惡劣的行徑其實是欺瞞驗血服務的使用者:在相信了愛迪生荒謬的報告後,許多真正的病患都誤以為自己很健康,更有健康的人以為自己快死了。這已經不是財務詐欺,而是草菅人命。前面說到Elizabeth的死忠支持者——前國務卿喬治舒爾茨,他的孫子泰勒也加入了Theranos團隊。剛加入公司時,泰勒既興奮又充滿熱忱,受到祖父的影響,他起初也折服於Elizabeth的理想與魅力。雖然出身權貴,泰勒可不是繡花枕頭,他具備生物學專業,對愛迪生的運作也有非常縝密的了解與紀錄。在與另一位同事艾瑞卡幾輪熱烈討論後,他們得到一個結論:這家公司根本就是個大騙局。

Western University on Twitter: "Theranos whistleblower, Tyler ...

當時獲得實習生資格的泰勒興奮熱忱,絲毫未知自己將來要面對的慘況

 

  由於家族私交,泰勒一開始並沒有直接採取正式的行動,而是向祖父喬治討論。沒想到這位前國務卿對Elizabeth的支持程度著實令人大吃一驚:他竟絲毫不相信孫子提出的各種證據。他並且建議,如果泰勒有什麼想法,應當向Elizabeth提出來討論。泰勒只好試圖聯絡Elizabeth,卻找不到這位忙碌的企業家。他只好寫信給她。幾天後,泰勒終於獲得Elizabeth男友,時任公司總裁的伯瓦尼回信,指責泰勒不懂統計學,也不懂科學實驗,並且暗示:如果不是因為你的出身,公司早就對你這些誹謗言論採取行動了。

U.S. Files Criminal Charges Against Theranos's Elizabeth Holmes ...
Elizabeth和同夥/前男友/詐騙搭檔博瓦尼,同場造神紀錄

 

  忍無可忍的泰勒直接辭職,沒想到噩夢從此開始。Theranos的法務單位拿出了比柯南還嚴密的查案精神,不斷監視、恐嚇泰勒不得洩漏公司任何訊息。他的好同事艾瑞卡更慘,沒有家族背景的她,遭遇到的威脅與跟蹤更令她恐慌不已,更在尋求新工作的時候遭遇掣肘。

  不只對員工,醫界和病患也難免察覺到異常,每當此時,Theranos的法務大軍就會傾巢出動,再次發揮威脅、恐嚇、跟蹤的功能。要知道,醫師其實也只是尋常老百姓,面對巨大的訴訟威脅,也只能妥協。但一位記者凱瑞羅扭轉了局勢。凱瑞羅來自華爾街日報,如此重量級的刊物無論對哪家企業來說,無不奉若上賓。但凱瑞羅這次卻碰了壁:當他蒐集各路資料,寫了篇犀利的文章後,為了給Theranos有機會發聲做出平衡報導,卻根本找不到Elizabeth Holmes——她貴人多忙事,沒空見。最終拖了幾個月,凱瑞羅與Theranos團隊見上了面,卻一再遭到「商業機密」、「患者隱私無可奉告」等敷衍答覆。

雨木觀後感: the Inventor Out for Blood in Silicon Valley (2019 ...

扛下巨大司法壓力的功臣——華爾街日報記者凱瑞羅

 

  經過幾輪答詢,凱瑞羅發現完全無法獲得Theranos合理的說明後,一系列強而有力的報導面世了。其中包含了泰勒和艾瑞卡,以及許多醫病的證詞。

  人性就是這樣,當人人捧的時候,沒人會提出質疑;但有人踩了第一腳,不那麼勇敢的質疑者就會紛紛試著提起腳來。

  於是,Theranos的角就這麼斷了,流出謊言色的髒血來。

  泰勒為了站出來戳破Elizabeth的騙局,被逼到父母必須賣房幫他打官司,還搞到和親爺爺喬治失和;艾瑞卡忍著恐懼與失業的壓力,還是提出了密告。然而,面對各方權威刊物的尖銳報導,Elizabeth卻超然的說:當你想改變世界的時候就是會發生這種事;人們會說你瘋了,然後攻擊你。然而最後你卻改變了世界。

  是不是實在太會裝?

  Theranos的市值最高曾被估算為90億美元,前後曾獲14億的融資,但他們卻僅有一項核心產品——愛迪生2.0,且錯誤百出,宣稱能檢驗約250項的疾病,實際上卻只能做到20分之一左右的項目。這15年間,錢到底都去了哪?除了養做無用工的研發團隊和律師大軍,還有採購昂貴的西門子傳統驗血機李代桃僵之外,大部分的經費都用來維持表面光鮮:例如Theranos每月一百萬美元的辦公室租金,和極華美的裝潢(據說他們有張會議桌要價10萬美元)。另外Elizabeth本人也不落於後,她出入都有保安護送,出差搭私人飛機,她所有東西前面都冠著「私人」以彰顯其身份:私人廚師、私人助理、私人公關。她每個月個人開銷就高達25,000美元——當然,這些都不是她自己支付,都是Theranos的投資人供養的。

  最諷刺的是,沒用完的融資,在東窗事發後,全成了為Elizabeth和同夥男友伯瓦尼被告的律師費;投資人們等於是為訴訟對象出錢和自己打官司,這官司還真是打不打都不像話。

  當然,即便是宇宙第一的律師團也是有極限的。Elizabeth Holmes觸犯的法律遍及金融、醫療、道德等領域,大羅金仙也救不了她。目前她正面臨可能高達20年監禁的刑期——官司當然還纏訟不已。她的個人身價從45億估值被直降為0。

  好消息是,前國務卿喬治舒爾茨終於認清現實,和孫子泰勒言歸於好了。

  這部紀錄片拍攝難度極大,HBO發現要找到願意面對鏡頭的證人非常困難——時至事情已爆發,Theranos的前員工們仍受離職前簽署的保密協議約束。投資人大概也不可能受訪,畢竟他們大多數都是權貴階級,這些呼風喚雨了大半輩子的菁英,誰會願意面對鏡頭承認自己犯過這麼蠢的錯誤?劇組也多次希望能請Elizabeth本人受訪,以增加影片的論點多元性。但大概是導演的觀點無法讓Elizabeth接受(也對啦導演擺明認為她就是個騙子),她最終還是拒絕了。

  但這個驚天騙局裡,我們學到了什麼?這難道只是一個令人驚嘆的離奇案例嗎?為什麼人類經濟史上,這樣的大規模騙局總是一再發生?

 

1.白人至上主義的反諷
很顯然,除了美貌和個人魅力,Elizabeth Holmes其人什麼料幾乎都沒有,她甚至沒有大學學歷(輟學了說要專心掙錢)。為何這些菁英們卻都買她的單?從她的投資人族群就可看出端倪:他們大都是「老白男」。女性幾乎都不吃她那套。她在史丹佛時就曾興奮地把愛迪生的概念拿去給一位女教授討論,便立即被指出:你的理想很好,但實踐率幾乎是0。顯然Elizabeth要說服女性權威就困難多了(據說她因此頭也不回的走掉)。許多看過本片的女性網友都驚呼,她們光看片頭Elizabeth的獨白,就傻笑到難以平復。很顯然在女性眼中,她的行徑不過是裝模作樣,而且極為荒唐。為什麼老白男會買帳?Elizabeth在他們眼中,就是「他們」的一份子——金髮碧眼的白人,再加上美貌,就和他們的女兒或是鄰家女孩一樣。Elizabeth的外在形象,讓他們找到熟悉的認同感——你怎麼會不相信鄰居少女或是朋友的女兒?所以只要她信心滿滿又頭頭是道,老白男們根本不會多想。

The Inventor: Out for Blood in Silicon Valley (2019) | Official ...

典型白人美女與專業的公關形象,讓她打遍天下無敵手

 

雨木觀後感: the Inventor Out for Blood in Silicon Valley (2019 ...
當年直言不可能的史丹佛教授;果然女性的腦袋有時候更清楚

2.不要把錢花在不懂的地方
事後也有人詢問當時的董事會成員,為什麼沒對Elizabeth提出質疑?原來他們有!但問題是,投資人都是財經專家,不是什麼科學家,所以當問題出在根本的技術面時,Elizabeth就算答得模稜兩可或以假亂真,他們也沒有能徹底分辨的能力。後來當部分董事徹底被惹毛時,Elizabeth運用股權結構特性直接改組董事會,全權把持了公司。所以說,投資之前要嘛確保自己明白標的到底在做什麼,要嘛就先弄明白其運行組織到底合不合風險邏輯囉!

3.不要人云亦云,即便是面對權威
中後期的投資人,有多少是真的仔細研究過這家公司呢?當一大堆著名專家投資在先,後面的人恐怕一股腦的想「某某都這樣做了,那一定沒問題——總不會連他也沒搞清楚吧?」Elizabeth後來募資越加易如反掌,也是利用了這個心理。

4.「奇怪」並不等於「特別」
賈伯斯只穿套頭黑毛衣加牛仔褲、巴菲特每天要喝5罐可樂、球王喬科維奇贏球會吃地上的草、特斯拉愛上一隻鴿子,對啦,所有的天才好像都有點堅持有點怪,到現今沒有怪癖的好像都不好意思稱作是天才了。Elizabeth就是運用了這種矯情的心理,為自己塑造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形象:抄襲賈伯斯只穿套頭黑毛衣、故意壓低聲線說話、不眨眼、不梳頭、塗乾澀的血紅唇膏。但從她說自己只穿套頭毛衣是為了向賈伯斯致敬就可知,她所謂的「怪癖」並不是因為她喜歡,而是她有意識的刻意為之。前述名人的怪癖,是因為他們的才能先被發掘,才展露在世人眼前;只有她是先讓全世界都看見她所謂的「怪癖」,從而忽略所謂真才實學。請永遠記得,有些人的怪癖就只是無聊而已,跟天才沒什麼相關。

 

  現在已很難釐清,Elizabeth究竟自始至終都意在詐騙,或者是立意良善,只不過無法達成理想而已。許多人相信(包含Hazel我自己),她一開始確實想要做點什麼改變世界,所以用了矽谷常見的募資技巧:先吹噓一番。只是隨著時間過去,她過於高超的業務技巧讓她得到的太多。既然靠募資募出如此身家,技術上的瓶頸突破似乎也沒那麼重要。長此以往,她就被世人給她的光環麻痺了。

  Elizabeth做出了這麼多驚天之舉,但很可惜,沒有心理醫師能當面為她診斷是否哪裡出了毛病。出眾的人格魅力、為了成功無視道德、用言語操弄人心、不輕易被外在環境影響情緒,這些在在都有反社會人格的傾向。她似乎沒有停止宣稱終有一日自己將改變世界,但我們無法得知,她是自我欺騙過了頭,還是單純無恥而面不改色。但我們必須謹記,Elizabeth Holmes和Theranos如今看來荒謬無稽,但下一個騙局開始時,我們是否能用一樣透徹的眼光,來瓦解這些邪教般的謊言呢?

 

後記:Elizabeth Holmes的最新動向

這是Hazel寫過最有研究精神的一篇文章。Hazel對Elizabeth其人的特質深感著迷;一個有能力欺騙集體菁英的女人,究竟有什麼樣的魔法?想想如果她把才華用在正途,或許她早已真的改變世界了。

  紀錄片已結束,但Theranos案並沒有。HBO試圖採訪她遭拒後,只得到她一句話:

「當我們重新站起來,你就能看到成功的 Theranos。」

  Theranos真的還能捲土重來嗎?顯然不能。在大量官司纏身之後,這個資金鏈已斷裂的獨角獸,已因為訴訟流水般的耗盡了家底。員工不斷的流失,並且痛苦不已:他們的資歷已留下永恆的污點,找工作極度困難,畢竟被自己的僱主騙了這麼多年,的確會讓人懷疑你的智力和道德。

  Elizabeth呢?即便辦公室堆滿各種訴訟卷宗,她看起來居然還樂在其中。據她的前員工們轉述,Elizabeth還是非常悠哉,FDA和其他前來調查的官員往往發現,他們第一次得到受調查對象如此熱情:握手、擁抱、充滿關懷的閒話家常。她似乎沒有脾氣,只除了一次——公司決定削減她的個人開支預算的時候。Elizabeth被迫放棄她的豪宅,搬到租金合理許多的住所,然後必須停止使用私家飛機,改搭客機頭等艙。她終於第一次失控,大發雷霆。但迫於現實她也只能妥協,仍然東飛西跑的持續遊說,試圖找到下一個金主(a.k.a.冤大頭)。

  2018年,在歷經尋找投資人和賣家均未果之後,Theranos終於還是倒閉了。有興趣的買家驚訝的發現,愛迪生的價值比他們預期的還爛,實在沒什麼好採購的。不過公司倒閉,官司可沒有,Elizabeth面臨可能高達20年以上的刑期。但她本人照樣悠悠哉哉。

Theranos founder Elizabeth Holmes, former president indicted on ...

Elizabeth Holmes Confidently Strides Out of Court After Legal Win ...
這些是出庭時的她,卸下公關造型依然漂亮,但也太一派輕鬆了

 

  多悠哉?她居然結婚了!當然不是跟前合夥人男友,而是一個酒店集團的富二代,小她八歲的高富帥+小鮮肉綜合體。許多吃瓜群眾都暗笑,她是在為官司找律師費來源。的確,Elizabeth在說服男人一事上向來無往不利,只是這次怎麼說服對方的家人,也的確是個謎。

Elizabeth Holmes is engaged to hotel heir Billy Evans, who works ...

真正令人髮指的幸福;看在投資人眼裡應該快中風

 

  在捲入多項訴訟後,Elizabeth似乎完全不認為自己有錯,而是指控自己重金禮聘的律師團無能。她甚至認為自己受到了員工的「誤導」,才被帶入了卡瑞羅設下的陷阱。她甚至暗示,她是性別歧視之下的受害者:因為她是女性,才會被卡瑞羅這個性別歧視的仇女者盯上。

  或許謊說多了,連自己都會被騙。

  Hazel認為,Elizabeth是瘋的——被自己搞瘋的。她已經堅定的相信,自己就是改變世界的那個人。「雖然我還不知道要怎麼做,但我一定可以改變世界。」許多偉人一開始都是這麼想,但差別在於,他們馬上把焦點放在「怎麼做」,但Elizabeth卻直接進入「改變世界後」的大夢裡。她當紅的那幾年堪稱矽谷女神,人人敬拜。男人仰慕她,女性想成為她;她就此活在那波造神運動的光環下,忘記世人是為什麼讓她站上女神大位:反正「假如成功以後」的東西都有了,那麼是否真的成功又如何呢?

  無論如何,Elizabeth的官司將在2020年間紛紛塵埃落定。我個人並不相信她能逃出法網——畢竟她是如此罔顧人命。但誰知道呢?也或許她能再次用那低沉的假嗓「說」出生天、東山再起。矽谷的傳奇和鬧劇經常就在一線之間,或許今日的大說謊家,真的是因我們的無知蒙冤的天才。只是我們必須謹記,太美好的事往往不是真的,這世上所有的詐騙信條,不都是如此嗎?

arrow
arrow

    Haz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